首航一周年 国产邮轮如何乘风破浪驶向未来?
乘客满意度可以达到95%以上
从2024年1月1日商业首航开始,一年的时间中,“爱达·魔都”号一共运行了84个航次,服务超过30万的中外游客。爱达邮轮产品和客户体验副总裁顾鹏程说,这一年中魔都号上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。
顾鹏程:有中年人陪着年龄超过90岁的母亲来圆邮轮梦,也有天南海北十几年都没有见面的好友聚集在邮轮上共度纪念日,也有乘客在船上度过了一生难忘的生日、结婚纪念日,见证了爱情、友情、同窗情的升华。
作为国产首艘大型邮轮——“爱达·魔都”号从建造到运营一直备受关注。一年的商业运营下来,顾鹏程说满意度可以达到95%以上,这个数据如何得出?
顾鹏程:我们每个航次结束之前,都会邀请全船乘客对体验和产品来做评价,很细致的一个调查表,每个航次都会收到百分之二三十的反馈,所以数据是非常翔实的。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,我们要求在客人下船之前,对他所有的不满意,都要有反馈有落实有改进。
中国特色、“邮轮+文化”成亮点
“爱达·魔都”号上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近1300名船员,对标世界先进的邮轮运营企业,坚持国际化的服务流程和标准是十分明确的。但作为国产邮轮,又依托上海母港来运营,服务于众多中国游客,“爱达·魔都”号的中国特色成为最大亮点。
经过一年的运营,顾鹏程发现,家庭客,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占据了主要的乘客群体。“今年暑假,平均下来每个航次有差不多1000名左右的儿童和青少年,再加上家长和陪同的家里人,基本上就构成了寒暑假的主要客群。”
面对大比重的中国乘客,邮轮上的饮食是重中之重。除了26家各具特色的餐厅,火锅、烧烤、粤菜、西餐等等丰富的选择之外,他们在一年的运营中也在不断地作出新的调整。
顾鹏程:今年秋冬季,我们推出了应时而食的时令养生美食和非遗的小吃季。特定的节假日,我们都会推出相应的主题餐饮,比如说跨年夜的迎新晚宴和春节的年夜饭,在产品体验方面不断更新。
邮轮+文化成了“爱达·魔都”号过去一年中最重要的运营亮点。顾鹏程强调,根据不同季节和出行人群特点,提前规划邮轮上的文化娱乐活动,绝对是一年运营中的成功经验。
顾鹏程:夏天,我们针对海洋文化推出了“海上行家”系列活动,邀请了多位船舶行业的专家,邀请了航海专家来揭秘国之重器幕后的故事。针对小孩子,我们推出了一个“小小航海家”的IP活动,孩子可以体验模拟邮轮驾驶和航行,学习海上救生知识,开启海上文化的探索之旅。
“爱达·花城号”会更秀美更科技更中国
新的一年,“爱达·魔都”号将尝试开启更多的国际航线,更多的中国港口城市也有希望被纳入邮轮市场。此外,我国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“爱达·花城号”目前的建造也进入了加速期,预计在春节前会完成主船体的全面贯通。正式交付之后会依托广州母港来运营。“爱达·花城号”相对于“爱达·魔都”号而言,吨位更大,长度更长,其邮轮设施的建设更是有所升级。顾鹏程表示,“爱达·花城号”会更秀美更科技更中国。
顾鹏程:总的客房数基本不变。这样意味着在更大吨位、更长尺度的情况下,公共区域的空间会得到一个升级和提升。舱内的设计和布局也有了新的优化,特别是新增了多种套房的房型,这样客人有更多的选择,也有更高端的住宿体验,中庭面积整个扩大了一倍,娱乐休闲系统也做了全面升级,宾客会有更加舒适从容的游轮体验。
“爱达·魔都”号运营一年以来,中国邮轮旅游呈现了可喜的增长。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魏翔也指出,随着我国服务消费需求的升级,高端制造的落地转化加快和刺激消费的政策不断落地,2025年乃至今后的数年,中国邮轮旅游都将呈现高速发展。
魏翔:从供给端来看,中国至少可以有三艘甚至三艘以上的大型邮轮。像邮轮旅游这种在中高端消费上乘数效应比较大的产品,未来几年肯定会获得比较好的发展势头。
标签:
抢先读
- 首航一周年 国产邮轮如何乘风破浪驶向未来?
- “以旧换新”如何让车企产业“一路狂飙”
- “以旧换新”如何让车企产业“一路狂飙”
- 这份自由贸易协定生效!两国超95%产品将最终实现零关税
- 新年金店纷纷打折,国际金价能否冲击3000美元?
- 新质生产力、低空经济……经济学家谈2024中国经济热词
- 2万名海内外跑者参与2025粤港澳大湾区女子半程马拉松
- 挑战城市之巅 顶尖跑者齐聚山东青岛登高竞速迎新年
- 没能将“成功”写进年终总结的他们|中新人物
- 2024乒超联赛:林诗栋、王楚钦率队会师男团决赛
- 挑战城市之巅 顶尖跑者齐聚山东青岛登高竞速迎新年
- 没能将“成功”写进年终总结的他们|中新人物
- 2024年上海年平均气温18.8℃创新高
- 逾5万民众天安门广场观升旗迎新年
- 江西高速公路首次采用“走里程送里程”式差异化收费
- 新年首日新人喜结良缘 上海浪漫马路展“甜蜜风景”
- 江西高速公路首次采用“走里程送里程”式差异化收费
- 10年来南京大屠杀史料收集及国际研究成果在南京集中展示
- 10年来南京大屠杀史料收集及国际研究成果在南京集中展示
- 广东河源:万绿湖风景区跨年焰火音乐秀点亮2025新篇章
- 新年首日3000余名游泳爱好者畅游南宁邕江
- 各地装扮一新 多彩活动迎接新年
- 近万名海内外妈祖信众聚湄洲妈祖祖庙跨年祈福
- 在室内公共场所苦二手烟久矣 如何做到真正禁烟?
- 新年首日3000余名游泳爱好者畅游南宁邕江
- (寻味中华|非遗)弦管雅乐千年传 南音古曲情意浓
- 情绪价值撑起“谷子经济”千亿市场
- 近万名海内外妈祖信众聚湄洲妈祖祖庙跨年祈福
- 中俄最大界湖兴凯湖进入冬捕期
- (寻味中华|非遗)弦管雅乐千年传 南音古曲情意浓
- 报告:2024年12月中国百城新房价格同比小涨,二手房价同比下降
- 国家统计局:今年将继续组织开展劳动力调查
- 三峡工程2024年运行情况良好
- 报告:2024年12月中国百城新房价格同比小涨,二手房价同比下降
- 元旦交通出行平稳有序 以短途旅游为主
- 网络游戏未成年人监护系统国家标准1日起实施
- 厦门航空实现2024航空安全年 累计安全飞行超881万小时
- 报告:2024年12月中国百城新房价格同比小涨,二手房价同比下降
- 报告:2024年12月中国百城新房价格同比小涨,二手房价同比下降
- 上海口岸2024年出入境人员数较2023年增长85%
- “华龙一号”漳州核电1号机组投入商运
- 山西芦竹苗首次出口老挝
- 网络游戏未成年人监护系统国家标准1日起实施
- 山西芦竹苗首次出口老挝
- 前瞻2025:首席经济学家展望中国经济四大预期
- 超级隧道何以贯穿天山?
- 从“东方明珠”到“东方之珠”,中国国产大飞机飞向世界舞台
- 山东空、铁、海运齐发促外贸
- 前瞻2025:首席经济学家展望中国经济四大预期
- 国铁沈阳局上新复兴号技术提升型智能动车组
- 广西友谊关口岸2024年货运车辆突破50万辆次
- (乡村行·看振兴)“苹果之乡”延安洛川:产业协作助苹果“漂亮”远行
- 广西北部湾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900万标箱
- 湖南怀化2025年首趟东盟班列顺利发运 去年发运量达1009列
- 广西友谊关口岸2024年货运车辆突破50万辆次
- 天山胜利隧道全线贯通 压注工法新型TBM创工程奇迹
- 广西北部湾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900万标箱
- (经济观察)2024年沪指涨逾12% 保险板块领涨
- 中欧班列(西安)新年首列暨西安—塔什干快速班列发车
- 湖南怀化2025年首趟东盟班列顺利发运 去年发运量达1009列
- 中欧班列(西安)新年首列暨西安—塔什干快速班列发车
-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应用创新大赛颁奖
- 1-11月中国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12.2%
- 尺素金声 | 美丽中国建设,拿了不少全球第一
- 中国工信部:加快信息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发展
- 报告:AI要成为“负责任的技术” 助力千行百业生产力变革
- (经济观察)2024年沪指涨逾12% 保险板块领涨
- 报告:AI要成为“负责任的技术” 助力千行百业生产力变革
- 专家:医学科学数据成为战略性资源
- 青海西宁:以旧“焕”新 岁末汽车销售热
- 专家:医学科学数据成为战略性资源
- 专家:医学科学数据成为战略性资源
- 外企在中国|康宝莱蔡孟红:数字化进程,中国区走在前端
- 青海西宁:以旧“焕”新 岁末汽车销售热
- 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AEO认证观摩实训基地启用
- 走进民企看发展丨嘀嗒出行宋中杰:创新,让顺风车事业有了更多新可能
- 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AEO认证观摩实训基地启用
- 广东玩具告别代工模式寻求出海新路径
- 情绪价值撑起“谷子经济”千亿市场
- 商品有了“身份证”!扫一扫即知生产日期 这地已试点发放超4亿张
- 2024年楼市“止跌回稳”:热点城市成交量连创新高
- 情绪价值撑起“谷子经济”千亿市场
- 广东玩具告别代工模式寻求出海新路径
- 2024年楼市“止跌回稳”:热点城市成交量连创新高
- 商品有了“身份证”!扫一扫即知生产日期 这地已试点发放超4亿张
- 情绪价值撑起“谷子经济”千亿市场
- 情绪价值撑起“谷子经济”千亿市场
- 情绪价值撑起“谷子经济”千亿市场
- 情绪价值撑起“谷子经济”千亿市场
- 中新健康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落地 北肿专家:不仅仅是为患者省钱
- 中新健康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落地 北肿专家:不仅仅是为患者省钱
- 国产大飞机C919元旦首航开通沪港定期航班
- 2024年上海机场年客运量突破1.24亿人次
- 2024年上海机场年客运量突破1.24亿人次
- 驻马店市第三十二小学开展“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”主题教育
- 历史时刻!宝骏享境首台量产车正式下线
- 历史时刻!宝骏享境首台量产车正式下线
- 时速400公里CR450动车组样车发布
- 创新之变:从“互联网+”到“人工智能+”
- 中国空间站首份“述职报告”发布